搜索
职称评审常见的误区有哪些?发表时间:2024-07-26 17:10 目前浙江省内大量职称都已进入申报阶段,申报结束后就将进入各级部门材料初审,顺利通过材料初审后,就将进入专家评委会评审,今天我们就整合了一些常见的职称评审的误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资格审查通过后就是走过场? 很多朋友会觉得,职称申报评审重点是在前期的各级部门资格审查阶段,一旦顺利通过材料资格审查,后面的评审几乎就是走走过场。对于职称申报评审稍微有所了解的朋友,相信也知道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职称申报评审点击申报后,笼统的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各级部门的资格审查和专家评审。资格审查的重点是在申报人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上,基本不涉及对申报人业绩材料专业含金量的审查。而评委会的专业评审则是侧重于对申报人提交材料的专业含金量的审查。 大家都知道,职称评审是对申报人专业能力、专业经历等方面综合评定的过程。所以对于职称评审整个流程来说,后期的专家评审才是重点。前期的资格审查只是“入场券”的存在,只是确定您是否具备申报资格,而后面的评审阶段,才是决定您是否具备职称任职资格的关键环节,大家切莫轻视。 职称评审可以走后门? 职称评审只看学历、论文? 职称申报评审中,学历作为基础申报条件,若是不满足学历要求,则不能走正常申报的方式获得职称;而论文则是多年前作为职称申报的必备条件的存在,目前在职称申报评审则是重要的加分项。 学历和论文重要吗?很重要!但是职称评审并非只看学历和论文,大家要明确的是职称申报评审的核心是以申报人提交的业绩材料评定申报人是否具备职称任职资格的过程,所以相对来说,学历更多的是作为入门门槛和加分项,论文则是重要的加分项,而业绩材料才是“主心骨”。 职称评审项目越多越好? 很多朋友会觉得职称评审既然是通过业绩材料进行评审,那么就把自己所有参与过的项目全都放上去,这样就可以增加自己的通过机率。其实不然,抛开部分地区专业对申报人申报的项目业绩数量有要求外,各专业职称的文件中一般都要求申报人的业绩材料要突出代表性,不宜过多过杂。 而且在职称评审中,只有工作业绩、工作经历与所申报专业有关联性,才可以在职称申报中起到作用,如果胡乱把不相干的项目材料都上传上去,很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