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心理专栏】摆烂,只是不入流的人生态度?它的妙用你要懂!发表时间:2024-08-09 16:57 8月5日,奥运**潘展乐在与央视记者王冰冰的连线中,潘展乐调侃说自己接下来该摆烂了。 有什么想要做的事情没有? 没有了吧,人生目标已经完成了,接下来该摆烂了。 对于不认可你的人,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 我为什么要对不认可的人说话呢,我不理他不就好了吗。 潘展乐还提到,感觉自己距离真正标准的自由泳技术还差了很多,但没想到那些老外比自己还差,证明他们那些死肌肉是没有用的,还需要多向我们学习。短短几句对话,一个健康的、幽默的人格就呈现在我们面前。有人说,他得了**之后就摆烂,这还健康吗?多少人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摆烂真让人失望! 这样说的人,就缺少了一点心理学头脑,和人生智慧。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成年人感受到压力无处不在。从职场竞争到家庭责任、个人追求到社会期待,每个人都可能会压力山大。面对这些现实挑战,“摆烂”无疑是一个应对策略。 “摆烂”这个词源于网络用语,原意是指放弃现在的努力,放任自己处于低效或不作为的状态,但心理学领域,我们可以将其解读为一种自我保护和恢复的机制。 情绪调节 在压力之下,个体自然会有“战”或者“逃”的反应,不管你选择哪种,实际上你的身体都处于持续的应激状态中,包括精神的高度集中、身体肌肉的紧张、情绪的消耗、反应的过敏等等,为随时发生的意外作准备。 就像一辆车,奔波在路况不好的山区里,持续的损耗着零件。 久而久之,你会出现易激惹——即脾气一点就着、躯体疼痛、消化问题、情绪低落、精力不足、头晕眼花等等的表现,这就是在警告你,你即将压力过载。摆烂作为一种情绪调节策略,允许个体暂时放下负担,不管工作和学习,减少心理负荷,避免持续的压力导致机体耗竭。 认知重置 长时间的工作,或者思考、训练,容易导致认知疲劳,进入认知狭窄的状态——即思维僵化、注意局限、效率下降。通俗的讲,就是会钻牛角尖、陷入死胡同,反而导致本来简单、容易的工作变得艰难和错误百出。就像一台老电脑,持续不断地运行着,越用各种卡顿也越多。 通过摆烂,个体可以给自己一个短暂的认知休息,有助于不堪重负的大脑清理缓存、重启,重启后带来更清晰的思维和更高的工作效率。 自我接纳 在追求完美主义的社会风气中,人们往往对自己过于苛刻。摆烂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自我接纳的表现,它鼓励个体接受这样两个事实:允许自己有做不到的事情,和允许自己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 当我们绷紧自己,事事要求完美时,能量其实是虚弱的,只会越努力越疲累。当我们允许自己摆烂,承认自己确实没办法准备得十全十美,接纳自己就是会犯小错误时,我们才能真正放松下来。 松弛的状态里,人的能量反而更充裕,做事也会更加从容。 而活得焦虑的人大概都有这样一个特征,就是从不允许自己浪费时间,要求自己做的任何事情都有意义。 在我们固有的认知里“虚度光阴”是不好的,但其实,刻意追求“生活的意义”,反而会变成一种桎梏——头脑在完成任务,身体却没有好好体验。比如因为觉得躺在家里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所以出去拼命打卡各种景点,看起来充实,但最后可能收获甚少。 不必刻意把生活的计划安排得满满的。在阳台外吹吹晚风,在马路上看看车流,在公园里晒晒太阳闻闻花香,这些看似“毫无意义”的事物,说不定能让你的心平静下来。 |